• 投稿邮箱:fzbl@fzblzz.com
  • 在线编辑QQ:1541328756
法制博览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主办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编辑出版:《法制博览》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43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88/D

邮发代号:22-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fzbl@fzblzz.com

在线编辑QQ :1541328756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探析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义理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2-12 阅读数:505

摘 要: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包罗万象、义理深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作出了深刻阐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准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本文首先简介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义理进行简要阐释,最后进一步探究其当代意义,以助于加深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人;自然;资本主义;意义

中圖分类号:X2;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275-02

作者简介:刘紫瑶(1994-),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一、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大机器没日没夜地进行工业生产,大型工厂在城市中心布集,众多大工业城市快速崛起如林。这在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的大工业生产活动掠夺了自然土地的丰富营养,却没有对自然进行及时归还和补养,造成人鱼自然的物质变换裂缝,而这种物质变换裂缝正是生态危机的产生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英国泰晤士河的水污染现象进行了透彻分析,恩格斯在《乌培河谷来信》中也对乌培河流域的重污染现象进行了描述,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意识到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对大自然产生了巨大破坏力,预见了未来社会因物质交换断裂而产生的生态危机。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将工人阶级带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被占少数的资产阶级掌握,工人阶级仅占有极少数,工人阶级的劳动付出与回报比严重失衡,工人成为了商品的奴隶,社会呈现普遍劳动异化现象。恩格斯曾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详细描述了工人阶级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和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工人阶级的身心受到严重损伤,同时他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的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问题。由此看来,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导致了诸多生态问题的发生,同时,资本压迫和环境污染摧残着工人阶级,使得其身心健康都遭到严重损害,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随着生态环境的每况愈下,解决生态危机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二、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义理

马克思身处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研究生态问题的著作,但从其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多次强调与研究,可以看到其已经预见到未来生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内涵丰富、义理深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第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论述。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将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主人,为了征服自然做出了许多破坏自然的事情,针对于此,马克思曾在其论述中多次强调过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条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粮等物质条件都要从大自然中获取,自然界如若消亡,人类社会也将不复存在。人与自然也是存在对立的关系,人类贪婪地砍伐林木以谋钱财,反常年遭水土流失、水土荒漠化问题困扰,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也将自身陷入雾霾境遇,诸如此类人类破坏自然、自然报复人类的现象屡有不鲜。自然界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对大自然进行改造,以满足人类的自身发展需求,然而一旦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与破坏超出了大自然承受的负荷,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报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在持续的物质交换上,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成为人类的改造对象。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基础都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对自然的索取也越来越无休止。人类生存必需的空气、水、阳光等都是大自然的给予,人类在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后,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作为养分供其生长,这种可持续的物质交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观点,马克思正是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视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透彻分析的,也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以确立的。马克思生态伦理在实践的视角中指出,首先,人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人类作为主体必须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生态实践的目标,要清楚的认识到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造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要合理获取自然资源,并对其予以回报。只有人类意识到主体的作用于责任,才能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人类要尊重并保护自然,人类通过实践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想获得长期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如果人类无视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过度掠夺与破坏,就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警告。最后,人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与自然是长期发展的,人类要具备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要合理、有序的利用自然资源,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批判。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资本的贪婪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在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人阶级和自然予以了双重压迫,由此出现了工人生活食不果腹、生活工作条件极其恶劣、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资产阶级通过压榨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谋取更多利益,使得工人受到严重的身心摧残。此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形成自然有效循环的阻碍力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扩张是破坏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内在因素。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利益,对工人进行摧残压迫,对自然进行不合理的肆意掠夺,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紧张。

三、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价值导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要维持物质变换的稳定与平衡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若忽视自然规律,产生物质变换裂缝,便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马克思曾针对于此做出过深刻阐述,他认为要将工业生产的排泄量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利用科学技术将排泄物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物,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其中的“可循环”“转化”理念正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义,故此,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我国要坚持以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齐驱并进,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促进我国绿色发展。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准则。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中对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反复强调与论述,同时强调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性原则,人类在有意识地进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时,应尊重自然规律,有责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不断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要以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价值准则,谨记马克思对人类的告诫与建议,以推动我国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

[ 参 考 文 献 ]

[1]杜秀娟,陈凡.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83.

[2]部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学术探讨,2010(2):163.

[3]曹孟勤.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J].道德与文明,2009(6).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