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fzbl@fzblzz.com
  • 在线编辑QQ:1541328756
法制博览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主办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编辑出版:《法制博览》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43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88/D

邮发代号:22-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fzbl@fzblzz.com

在线编辑QQ :1541328756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9-09-20 阅读数:705

摘 要: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而大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时代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当前最科学、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对国家的多维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79-02

作者简介:刘晓阳(1993-),女,汉族,山西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信仰,是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某种精神信念的推崇,信仰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信仰将使大学生将其理论作为实践的行动指南,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具备主流意识形态的青年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产生了新理论、新矛盾、新目标、新举措等一系列新事物。新时代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必然要求。在2018年8月21日至8月22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識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所以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要推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壮大具备主流意识的青年群体。总之,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新时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

一、新时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对大学生个人思想体系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所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国家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次革命既是俄国人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俄国在资本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另辟奇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赢得了解放。这个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被压迫的绝望中看到了曙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了方向并借鉴俄国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的共产党,建党之后共产党人将国家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经过不断的努力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我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飞跃。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是科学的、合乎国情的,它作为我国发展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可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国家发展与大学发展相辅相成。”大学生既是影响大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力量,需要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论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是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全心全意为人类求解放。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并且在新时代不断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还是大学生领悟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大学生在认同中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其真理力量,再认同再学习再认识,循环往复在发展中深刻把握其真理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充沛的人才力量。

(三)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对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为大学生思想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引导,指引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导致思想不成体系,价值界定不明确,面对事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错误不合理的思想理念。马克思主义在复杂社会体系中形成独特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引导着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逐渐形成科学的“三观”,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理论基础和精神指导。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及成因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席卷而来,在这种多方文化交汇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趋于多元化、复杂化,部分大学生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

精致利己主义的盛行。当代部分大学生极度追崇个人主义,集体意识淡薄,以追求自身自由和幸福为己任,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缺乏信仰,单纯的以自我为中心、无视校园规则、拒绝集体活动、漠视好友关心,占据一切可以为自己所利用的条件,拒绝输出,“占有”成为他们的人生准则。

功利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例如,大部分大学生入党的目的是为以后找工作打造一定条件,而不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是并存的,在使用党员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党员义务,但是在大学生党员中间存在部分党员只是为追求党员权利而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涵,只是为了利益而信仰。

庸俗化信仰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刺激着大学生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他们视金钱高于一切,只享受当下,讨厌束缚,将属于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追求及时行乐。例如大学校园中出现的文化衫现象,个别大学生穿着带有侮辱性语言的T恤衫行走在校园之中,他们并不是在宣扬这些侮辱性的文化,只是为了有趣,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甚至荒废学业,放纵自我,迷失在世俗之中,逐渐丧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其中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点。

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负面影响。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关系大融合,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交流。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等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本累积加速,资本的充裕为大学生追求物质提供了条件,各式各样的名牌产品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的价值观与消费观,攀比现象与日俱增,“拜物教”深入学生群体。其次,全球文化的频繁交流,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大学生在面对极少接触的西方文化、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时,大学生果断选择西方文化以表明走在时代的前端。最后,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价值观念。

高校忽略信仰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是习总书记的教育观。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培养优秀青年的必要条件,而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要传播载体。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流于形式,百人集体上课为常见上课形式,课堂中的教学大部分为理论灌输,课堂纪律管理差,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平行缺乏沟通,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甚至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对此类课程产生抗拒心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大学生自身理论修养较差。马克思在唯物辩证法中强调质量互变,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完成质变的。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需要对其理论有深层次的了解与解读,当自身理论基础没有达到有所信仰的程度,那么就无法从内心完成信仰的确立。随着大学不断扩招,较多的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达到扩招成绩从而进入大学校园,但是他们政治素养较差,以大部分理科生为典型。所以理论修养匮乏造成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大学生正处于政治信仰迷茫的阶段,要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需要各方共同合作进行全方面的引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反马克思主义主义信仰。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环境

社会环境和社会主流意识氛围是影响大学生信仰确立的主要因素之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后会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常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常态化,需要社会上下联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为例,当大学生将爱国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那么他就会认可国家的指导思想、认可国家的道路、认可国家的制度、认可国家的文化,并否定反马克思主义文化,从而确立坚定的马克主义信仰。

(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课程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拘泥于书本理论教育,要与当前国内外形式以及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相结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为课堂增加新的亮点,吸引学生的目光。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教育者要改善教学方法,使课堂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老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双方的交流与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使他们从内心真诚的接受马克思主义。

(三)大学生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五四讲话中提到他对广大青年的四点要求: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大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大量理论刊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并深入挖掘其的核心内涵,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对自身科学价值观形成的指导意义,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除了在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大学生还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其真理性,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与实践不断增强理论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担负起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伟大历史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经确立就会将理论转变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为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动承担新时代的社会责任。

[ 参 考 文 献 ]

[1]刘光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J].产学研理论与实践,2017,30:166-167.

[2]尹红,朱聪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探析[J].世纪桥,2017,7:67-6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