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阅读数:544
王倩茹
摘 要:小额诉讼的程序价值在于使司法机关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使大众接近司法,但自从应用以来,小额诉讼程序不断受到争议。鉴于此,笔者将主要从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第162条以及相关法条,对我国现阶段的小额诉讼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额诉讼;新民事诉讼;理解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269-01
《新民诉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157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且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其中,《新民诉法》第157条第一款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据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以便读者理解:
一、条文要点解读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管辖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除普通法院以外,海事法院可以审理海事、海商小额诉讼案件。
(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案件。立法机构研究认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于适用小额诉讼的标的额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标准,既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可随各省每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三)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中的所有判决、裁定,包括实体判决以及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均实行一审终审。
(四)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方式可申请再审,申请再审的事由不同,决定了再审裁判可否上诉。针对小额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以民诉法第200条规定的事由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对此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对以不应按小额诉讼案件审理为由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二、小额诉讼法律条文本身规定的不足
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势必会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因此,在探讨更为合乎理性地理解与适用小额诉讼时,必须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更好的解释,尽可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事人在程序上未被赋予选择权。《新民诉法司法解释》虽明确规定,当事人对按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有异议的,应在庭审前提出,但异议是否成立的最终决定权却由法院掌握。一方面,在我国当前司法环境下,法官素质良莠不齐,司法权威性不足,民众对司法缺乏信赖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积极行使职权很难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极大影响了民众对小额诉讼的接受度和法官适用该程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法律规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这就导致即使当事人认为案件不符合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条件,法院也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以致使直接牵涉其切身利益的普通大众并没有被置于考虑的中心。
(二)小额诉讼程序定位界限模糊。新民诉法将小额诉讼程序规定在简易程序一章,表明简易程序中的一些简易性法律规定,同样适用于小额诉讼程序,比如口头起诉、当即审理、送达诉讼文书、审理案件等。《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83条还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本解释没有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简而言之,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在程序构造上差异不明显,实际运行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严重削弱小额诉讼程序的效用。
(三)小额诉讼的救济途径不足。由于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当事人的上诉途徑被阻断,虽然对小额诉讼案件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但再审程序要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或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存在矛盾”或者“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有错误”为前提,这就导致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越发困难。其次,由于可上诉的案件数量减少,直接导致案件发改率提高,基层法院考核成绩降低。法官考虑到信访压力和考核指标,对小额诉讼的案件会更愿意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这种谨慎消极的心理势必会阻碍小额诉讼程序在简单民事案件中的适用。
[ 参 考 文 献 ]
[1]江必新.新民事诉讼法配套规则适用指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462-464.
[2]李后龙,潘军锋.小额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事程序法研究,2017.16.
[3]齐树洁.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未来发展[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
[4]康娜,董国经.民间借贷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17(2).
[5][日]小岛武司,陈刚.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M].法律出版社,2001.5.
[6]王福华.小额诉讼与福利制度[J].中外法学,2016(1).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
上一篇:大数据给刑事技术工作带来的启示
下一篇: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