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4 阅读数:530
王红波
摘 要: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师将告别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助手,要求教师课前进行知识传授,课中实现知识内化,课后开展知识测评,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挑战,无疑是在重构课堂,实行新的教学方案设计。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视角,探索小組讨论法在少数民族基层法治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以期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少数民族基层法治人才;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149-01
随着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最新改革,法律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法律事务专科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与压力较之以往更大,因此,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适时进行改革。人才培养的变革要求贯彻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目标,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探索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研习法律的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一、小组讨论法的作用与实践要求
小组讨论法是围绕课程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呈现问题的争议焦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设计,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融入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的话题决定教师讲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小组讨论法因是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能够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背景下,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情况,讨论法的使用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前布置任务要合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并指定适合的学习资料,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第二,制定符合教育规律的小组讨论规则并严格执行,鼓励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丰富情感。第三,评价机制要体现过程性考核,惩罚分明。
二、小组讨论法在基层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翻转课堂背景下,小组讨论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弹性较大的主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事前安排任务后,在课堂上引入具体情境,嵌入需要讨论的主题,弹性大的主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参与度,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形成观点,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发言情况,存在的问题即为教师讲授的重点。
第二,适时引入辩论环节。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及时引导,避免偏离主体,维持现场保证有序进行,及时记录存在的分歧以及误区。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机会,嵌入辩论,把讨论引入高潮,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运用。
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讨论规则。小组讨论法要求小组合作课后完成任务并及时提交,教师审核修改后,课上邀请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合作和汇报情况打分,其他小组对汇报提出反驳,发言的同学教师加分并记录发言内容。几轮辩论后,要求汇报小组的代表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针对各小组成员的发言依次打分,没有参加讨论的小组扣分。
第四,教师点评总结要做理论提升。在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点评各小组以及发言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对争议焦点进行梳理,引入新知识,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第五,课后及时巩固验收。课前准备和课上讨论后,通过学生辩论、发言,呈现若干争议焦点,教师梳理后,仍需学生及时内化,就要落实到实训报告上,转化为测评结果,如此既可以考察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程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活学活用。
三、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模式创新
小组讨论法实行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双重验收标准,实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小组考核重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个人考核侧重发扬批判精神,过程考核主要看学生课堂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需及时记录在案,根据各班的分组情况,设计方便课堂及时加、减分的名单表格,为每个班级制订一张属于该班的“小组分数表”,方便统计各班级成员的平时成绩,考勤制度也融入到表格中。通过表格,可以直观、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和课堂参与度,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考核侧重于本学期核心内容的验收,设计融合本学期各个实训项目的大项目,完成大项目的过程就是在验收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总之,小组讨论法在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制定更为完善的小组管理机制是在未来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实践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49-52.
[2]丁继.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04):48-52.
[3]李振东.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探析——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01):72-74.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
上一篇: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