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fzbl@fzblzz.com
  • 在线编辑QQ:1541328756
法制博览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主办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编辑出版:《法制博览》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43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88/D

邮发代号:22-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fzbl@fzblzz.com

在线编辑QQ :1541328756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关于对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02 阅读数:964

摘要: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民生的复杂工程,是顺应时代发展、落实社会变革的深刻命题,寻找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这一难题、从而维护和推进社会的协调运行和发展,是我们当下亟须肩负起的艰难而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2-0236-03

作者简介:笪艺璇(1989-),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在读,任职于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政治处。

在当前的禁毒工作中,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大难题,成为制约整个禁毒工作的“瓶颈”。戒毒包括脱毒、康复以及回归社会三个完整的过程。目前,纵观世界各地所推行的戒毒模式,可以概括为由脱毒治疗到心理康复再到后续照管。然而后续照管即“回归社会”的問题,主要就是要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解决其就业问题,让他们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重新融入各自的家庭,改过自新。同时也要对他们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工作情况进行时时监督和回访、并定期进行进尿样检测以减少复吸。

实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然而,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是,大部分国家都是以脱毒为戒毒工作的开始,而我国大多数地方则以脱毒为戒毒工作的完成,我国重点关注在生理脱毒和心理康复的问题上,而相对忽视对戒毒人员脱毒后的关注、研究和管理,从而导致我国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复吸率持高不下,因此加强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后续照管工作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界定吸毒人员

科学的认识和定位吸毒人员,有益于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及时的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来控制毒品侵蚀,从而降低毒品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同时也能使吸毒人员在回归社会之后,能够体会到较高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归属感,从而更有信心去彻底戒断毒瘾,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和接纳,从中体验并得到安全、情感等方面的需求。相反的,对于吸毒人员不科学的片面的批判性的界定,会影响整个社会对吸毒人员的认知,造成对他们排斥和歧视,甚至是吸毒者个人也会对自己加以否定和放弃。

目前,我国对于吸毒人员比较科学的界定总体概括为违法者、受害者和病人。首先从法律上而言,吸毒行为违法,却并未构成犯罪;其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社会的某些不良风气影响和伤害了这些人员导致其吸毒,另外毒品本身更是对吸毒人员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最后就医学角度而论,吸毒会影响和改变大脑神经,特别是吸毒成瘾的人员其大脑和身体受到的损伤更是巨大。

因此,通过对吸毒人员的科学界定,我们才能寻找最为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去对待他们,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自2014年起我国普遍推行了强制隔离戒毒的措施。但是作为一个违法的受害的病人,他们不是罪犯,经历过社会的歧视和冷眼,我们更应该重视他们回归社会后融入社会的情况。

二、实行禁毒工作社会化

毒品问题不单单是治安问题,更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要加大对毒品问题和禁毒戒毒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正确认识毒品,特别是关于新型毒品的危害,不盲目追求速度和成效,稳扎稳打,把禁毒工作推向社会化。

实行禁毒工作社会化就要让社会组织体系(含个人)以法律为指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共同对毒品进行控制、对社会成员的涉毒行为或相关的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以期减少并最终消除毒品的危害,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规范和机制。①实行禁毒工作社会化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禁毒意识,减少毒品危害,推动禁毒工作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更好落实禁毒工作社会化就必须统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强化当地禁毒管理单位职能,并明确各职能机构责任,确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将各个辖区内的单位及场所挂钩考核到个人,把禁毒工作责任落实到细处。同时为了推行禁毒工作社会化,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并加入到禁毒工作中,可以尝试让有影响力的企业单位和部门机构投资建设戒毒康复场所,让更多志愿者加入禁毒工作的宣传和培训,这样一是可以减少政府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二是能够扩大禁毒康复工作的效力,为禁毒工作创造新思路。三是能为后期戒毒人员在这类戒毒康复场所进行戒毒康复及回归社会提供更好的适应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和锻炼职业技能。

三、推进就业体系全面化

推进戒毒人员就业体系全面化是关系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否立足社会,融入社会的核心所在。所谓“安定其身方能稳定其心”,强化康复管理教育,推进社会就业扶助,能够为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找到精神归属,重拾对生活的期冀和希望。但是由于戒毒人员的特殊属性,无论是由于个人的学历文化、职业素养还是社会上对于这类人群的传统定义,都导致他们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顺利寻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么如何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解决好就业安置问题,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扶助体系,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戒毒所内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培养戒毒人员就业能力

强化戒毒所内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要强化戒毒所内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使其标准化、合理化、正规化,各戒毒单位可以与有能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或者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互联合作关系,从而减少各戒毒场所人力、师资、资金的投入。但是针对戒毒人员群体的特殊性,必须合理为其规划社会需求、易于寻找工作的职业技能,并且联合地方劳动部门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戒毒人员颁发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鼓励戒毒人员在各戒毒所期间加强技能培训学习,争取落实生产劳动现场持证上岗制度。

(二)优化社会媒介就业扶助支持,为戒毒人员提供广阔平台

首先由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会分散到各地,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劳务种类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当地生活,社会媒介对于他们的就业扶助支持就尤为重要了。各个街道社区支部应当及时统计了解该地区解戒的戒毒人员,联系当地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对其进行免费的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业务水平,增强其竞争力。

另外对于部分低学历、低文化、技术能力又低的戒毒回归人员,特别是一些身体残疾的戒毒回归人员,可加大社会媒介就业扶助力度,与一些社区企业部门形成长期稳定的挂钩合作关系,为这些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安排简单的工作,对提供其就业的部门单位给与政府优惠政策,诸如在税收上给与冲减、在宣传方面给与官方推广、在项目执行上给与更多支持等。

(三)提倡自谋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最大限度释放回归人员潜能

加大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思想宣传教育,呼吁其自谋就业,树立自食其力的信仰,培养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加强对戒毒回归人员思想引导的同时,联合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城市执法部门,帮助戒毒回归人员顺利就业,特别是在扶持其自主创业的方面,可以在项目审批、执照申领、税务征收上给与优惠政策。

(四)加大家庭干预力度,使家庭成为社会禁毒的第一条防线

戒毒人员家庭对戒毒回归人员进行有效的家庭干预,能够从戒毒人员的内心情感深处为其设防,使戒毒人员认真总结违法教训,找准人生之路的新起点;政府对内营造宽松生活环境,对外加大对复吸者的惩处力度,提高侦破毒品案件的能力,为戒断者营造“洁净”的社会环境等都有利于使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远离毒友的引诱、远离吸毒环境的诱惑、在“洁净”的社会环境中不受歧视,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顺利回归社会。四、建立吸毒人群监控救治综合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戒毒人员顺利脱毒、戒绝毒品,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戒毒管理模式,把脱毒、康复和回归适应社会相结合,形成监控救治综合管理模式体系。在落实戒毒工作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四位一体”的监控网络,形成派出所、戒毒所、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网,搭建“无毒社区”平台,并融合心理咨询、身体康复、职业培训等功能,上线智能的监控救治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用以记录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情况,对其工作生活予以监控管理,统计其戒治成效,从而降低复吸几率,同时发掘和探索更为先进和完善的吸毒人群监控救治综合管理模式体系。(一)搭建“无毒社区”平台

搭建“无毒社区”平台,并以此平台为依托对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感染,多形式、多种类、多角度让回归人员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发现并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现存的问题,摆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彻底与毒品告别。

首先,“无毒社区”平台管理部门要成立专门的信息调研小组,对该社区的戒毒回归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采集,记录其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与亲人邻里的相处关系、个人学历、吸毒原因、成瘾毒品种类、兴趣爱好、行为特点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时时分析,把控回归人员的身心状况和家庭情况,多视角探究预防复吸的方法路径。

其次,依托“无毒社区”平台,建立严密有效的毒品防范监督网络体系,并且培养建立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向内进行心理疏导,为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安排专员定期上门进行情况了解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是向外进行外部监管。利用家庭、社区等交流网络监督回归人员,减少其与其他吸毒者的联系和来往,确保其不再复吸。(二)推行和完善新型戒毒模式

近年来,毒品问题多发,禁毒工作日益严峻,纵观全国各省也在极力推行和尝试各种新型的创新的戒毒模式。概括而言,各地区实行的戒毒模式基本可以归纳为是将生物脱毒、心理矫治、和社会康复相结合而制定的,例如江苏省正在推行的“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模式就是一个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完善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其中“四期流转”是根据戒毒人员在戒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戒断症状和毒品依赖情况,将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划分为医疗监护期、脱毒管控期、康复矫正期、回归适应期,形成有序流转、递进戒治、动态管理的戒毒流程。“三分戒治”是根据戒毒矫治流程和戒毒人员构成情况,科学设置戒毒矫治空间布局,实行“分区管理”、“分类戒治”、“分级处遇”。“双向延伸”是将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整个戒毒矫治链条上的重点环节,从纵向上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实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后续照管等戒毒措施的无缝对接。②

针对戒毒回归人员,我们要合理运用“双向延伸”模式,并且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后续照管工作。首先,对于回归人员在戒毒期间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要有所了解,针对不同人员不同的属性特征探索和使用相应的后续照管康复管理模式。其次,合理评估戒毒人员戒治成效,使用参考回归人员在戒毒期间的毒瘾依赖程度评估量表、戒毒效果评估量表和戒断状况评估量表,跟踪了解回归人员的戒断情况,定期访问其家庭、工作,了解其生理、心理和工作等情况,从而形成并建立回归人员的戒断率评估量表、操守率评估量表和复吸率评估量表。同时随戒毒回归人员流动,无缝传送到相应管辖地区。

(三)优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

优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首先要美化社区环境建设,在社区内人流量大的地方建立禁毒宣传栏,并合理利用社区内空置场所,举办禁毒戒毒展览活动。

优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其次要以社区为大平台依托,以家庭为小核心出发点,利用“无毒社区”平台,

利用现有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和资源。建立社区康复活动基地,定期召集志愿者给回归人员和社区内其他家庭开座谈交流会,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防治毒品的办法,来加强家庭对于家庭成员就毒品问题的监管力度,同时也提高家庭内部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对于毒品的自我防范意识。

优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还应当借助社会其他团体的力量,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当地共青团组织和地方高校组织等,发展建设禁毒志愿者队伍,成立志愿者组织系统,广泛吸纳高校教师和优秀的大学生,社会知名公益人士、公检司法部门的人员加入进来,共同创办学习培训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活动,如给戒毒回归人员辅导就业培训,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等,为回归人员融入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注释]

①申群翼.论禁毒工作社会化机制之构建[J].今日科苑,2007(14).

②江苏省司法厅.我省全面推行“四三二”新型戒毒模式[EB/OL].http://www.jssf.gov.cn/pub/jssf/xwzx/sfxzyw/201504/t20150428_61569.html,2015-03-25.

[参考文献]

[1]司法部劳教戒毒局.劳教戒毒执法工作手册[Z].2011.6.

[2]申群翼.论禁毒工作社会化机制之构建[J].今日科苑,2007(14).

[3]张明,史俊.吸毒人群监控救治综合模式初探[J].江南社會学院学报,2006(04).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