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fzbl@fzblzz.com
  • 在线编辑QQ:1541328756
法制博览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主办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

编辑出版:《法制博览》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43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88/D

邮发代号:22-8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fzbl@fzblzz.com

在线编辑QQ :1541328756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脱贫攻坚视阈下贫困山区县教育供给侧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1-09-01 阅读数:436

摘要:近年来,柞水县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像柞水这样的贫困山区县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矛盾,所以贫困山区县教育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此来促进教育供需关系的平衡,阻断贫困的代际相传。

关键词:贫困山区县;基础教育;精准扶贫;供需不平衡;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2-0242-02

作者简介:李莉,中共柞水县委党校,讲师,柞水县委宣讲团主要成员,研究方向:政党基础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坚持和平,还是战胜贫困、改善环境,都要依靠教育培养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2017年初,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柞水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像柞水这样的贫困山区县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矛盾,迫切需要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全县基础教育概况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一)基础教育概况

柞水共有人口16万,属国家级贫困县,是个土石山区小县穷县,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全县现有学校(幼儿园)117所,其中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6所,9年制学校5所,镇中心校8所,完小35所,初小教学点43个(18个教学点已无学生),幼儿园18所(含民办4所)、31所完小附设学前班。有教职工1196名。在校学生及幼儿22038人。根据2017年最新统计,全县共有贫困人口33053人,建档立卡贫困在校生有9663人(含大专以上),占贫困人口的29%。典型的山大沟深地貌决定了我县和其他贫困山区县一样,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点多,面广,人少,交通不便。

(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柞水县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全程帮困包扶机制,努力解决贫困人口接受教育难的问题。1.贫困生资助工作掷地有声。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泛海计划”等各项教育普惠资助政策,实现了政策规定范围内“应享尽享”。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大。柞水县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筹资6800万元,完成了城关小学新建迁址;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新建中小学教学楼、综合楼、餐厅等23幢,体育场5个,完成了53所中小学田径场、篮球、足球场地建设和42所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17所,全部投入使用。3.农村教师队伍显著加强。“十二五”期间至今,共为边远薄弱学校和幼儿园补充教师354名;用阳光师训、全职支教、跟班学习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和管理力量均衡发展;从2015年起,柞水县159名乡村教师岗位享受了每月200-600元的生活补助。

二、贫困山区县教育供需严重不平衡

在调研中发现基础教育的供需关系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却跟不上。一方面是求学难,一方面是村小学生严重流失,校舍大量闲置。

(一)一些贫困边远镇村办学条件不达标

1.村辦幼儿园数量不足,不符合办园规范。镇以下幼儿园主要靠完小和初小附设学前班,全县35个完小中31个附设学前班,有学生的25个初小教学点中有15个教学点附设学前班,附设率高达71.88%。活动教室大多只有一到两个,教玩具等设施严重不足,不符合办园规范要求。2.相当一部分完小服务半径过大,不利于脱贫。以下梁镇为例,西川、新合、金盆、老庵寺四个贫困村一沟相连,沟域纵深23公里,现在只有一所完小“西川小学”(附设混合幼儿班),再没有别的任何教学点。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至少需要一个家长照顾,由于上学路途偏远,陪读成普遍现象,无形中加重了乡民的负担,很可能因学致贫。从一个镇(办)平均3.4所完小(带幼儿班的)可以看出,像西川小学这样服务半径过大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二)村级学校规模小、教师年龄偏大、结构失衡

目前,全县仅有1位教师的教学点43个,占总教学点的100%,10名学生及以下教学点16个,占教学点总数的37.21%。这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现在主要是原来民办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老年教师在支撑,年龄大、学历低,教学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低。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人要跨年级带几门课,教非所学现象长期存在,发展学科教师紧缺,陷入了标准上超编和现实中缺人的两难处境。

(三)村级学校学生向镇中心学校、城区流动现象严重

以2017年春季在册人数统计,全县村级幼儿班(教学点)幼儿总数698名,只占全县幼儿的3.17%,村级小学学生总数2498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26.64%,许多幼儿和小学生流动到镇级以上幼儿园和中心校了,流动量大,流向明晰,村级学校学生减员现象严重。部分教学点撤并,学生被迫流动,留到最后的学生家庭往往都是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这部分人的流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农村校舍空置和学生上学难并存,陪读成普遍现象

去乡下走走,经常会看到废弃荒芜的校舍,还有一部分村委会挪作它用。据统计,湖北省长阳县10年间当地中小学校从513所减少至94所。重庆市有闲置校点5911所,校地面积1.72万亩,校舍建筑面积264.58万平方米。国有资产白白浪费,这既是运动式“普九”后撤并学校的历史遗留,也是村小和教学点学生(幼儿)自动流失的结果。一边是大量空置的中小学校舍,一边是乡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贫困山区儿童求学之路分化,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上学难、家庭社会不稳定问题。家长们抛家舍业带孩子去镇级或城区学校上学的普遍情况是,男人常年外出打工,女人租房陪读,其中一部分女人由于精神空虚,扯闲篇、打麻将、婚外情,严重导致家庭矛盾升级甚至闹出命案,成了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学生就近入学难,享受优质的教育难,受教育的成本高,从幼儿园起就要离家陪读,有的村子变成了空心村,只剩下一些老人,到了周末才能显出一丝生气,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随着2015年1月1日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深入推进,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农村、来农村创业、生活,学龄幼儿(学生)会逐渐多起来,以上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贫困山区县教育也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贫困山区县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村小、教学点学生流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舍近求远更是相当一部分家长无奈的选择。教育部门只有从自身找原因,办好村级学校,补足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让贫困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1.优化学校布局。积极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人口大村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500户以上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标准配建1所幼儿园,特别偏远小村可采用相邻小村联合办园。根据需要恢复、设置和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缩小学校服务半径。进一步优化初、高中教育资源,扩大面向城乡招生能力。把家长从陪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2.改善村级学校办学条件。配足配齐完小和教学点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加强贫困村级学校图书、教学仪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的配备,开齐开足课程,满足村级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种功能要求。3.加强常规管理。高度重视村小和教学点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挂牌督导全覆盖,降低管理重心,加大督导频次,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常规检查和质量监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让村小、教学点成为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词。4.政策宣传引导。教育主管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大力宣传就近入学政策,做好引导。对贫困户精准施策,大力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让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劳动致富奔小康。

(二)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

过硬师资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是办好学校的灵魂工程。1.放宽编制。按照管总量不管分量的办法,优先保证贫困村级学校教师需要,对10人以下的贫困村教学点至少配备2名教师编制。选派年轻有活力的老师任教,聚拢学校人气。2.特岗特聘。招聘当地户口贫困家庭毕业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为特岗教师,定期提供去省内外名校跟班学习深造的机会,但满10年以上方可调至城区,以期达到解决贫困户子女就业和保贫困边远镇村师资优质稳定的双赢效果。3.完善津补贴政策。商洛现行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忽略了贫困边远镇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交通实际支出,资源配置不够公平。可以按照学校离城区的偏远程度来划定补助等次,再加上乡村工作年限值,会更加合理。4.职称晋升和评优树模优先。贫困边远镇村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和评优树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通过以上措施使贫困镇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县级财政向贫困边远镇村教育倾斜

柞水县脱贫攻坚规划(2016—2018年)“5个一批”中全县将通过教育脱贫2293户0.9543万人,其中:乾佑街道办0.0228万人(县城所在地),下梁镇0.0542万人,营盘镇0.0953万人,小岭镇0.1057万人,凤凰镇0.1016万人,杏坪镇0.1091万人,红岩寺镇0.112万人,曹坪镇0.1624万人,瓦房口镇0.1912万人。这9个镇(办)是按镇域离县城所在地的客观距离、偏僻程度来排列先后顺序的。显而易见,全县需要通过教育精准扶持脱贫的0.9543万人中,位于县城所在地的乾佑街道办人数最少,只占到2.39%,最偏远的瓦房口镇人数最多,占到20.04%,可见偏远程度与贫困人口数基本成正比。为了全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谋划,财政资金向贫困镇村教育倾斜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强化资金县级统筹权,实行资金、项目整合,重点向贫困镇村教育倾斜,按照“有的放矢”的指导思想,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使所有贫困镇村学校办学条件硬件达标,软件过硬。

从柞水县这个例子看开去,贫困山区县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十分紧迫,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如果能从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出发,切实解决教育的供需不平衡矛盾,加大国家和政府投入,减少农村人口受教育成本,使贫困山区县边远镇村孩子更便捷地接受优质教育,无疑将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和长远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N].中國教育报,2017-07-26.

[2]沈雁冰.谁废弃了“希望小学”[J].法律与生活,2009.01.

[3]调研组(陈光宇 汤雁冰 陈晓军 牛德利).重庆市农村闲置教育用地的调研与建议[N].国土资源报,2014-01-22.

[4]韩保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两只手”[N].学习时报,2017-4-12(989).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