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9 阅读数:436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也在日益递增,在就业中出现了诸多的法律问题,比如,就业协议、虚假招聘、乱收费等问题,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笔者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法律;权益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205-01
作者简介:唐科(1981-),女,本科,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由于高职毕业生法律知识匮乏,社会经验欠缺、维权意识淡薄。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所引起的法律问题受到了社会的重点关注,如何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效的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一)就业协议书问题
当前,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是高职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根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毕业生都不约定违约责任,而少部分有签订的毕业生,其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害怕毕业生违约而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毕业生主动提出来的非常少。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信任用人单位,不想自己被“套牢”。但是,毕业生就业协议是转递其人事关系的重要依据,倘若没有签订就协议,就会导致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无法转入自己所工作的单位,同时也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如,评审职称、办理社会保险等。毕业生没有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是非常不利于工作、职业的发展。
(二)虚假招聘及乱收费问题
有一部分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往往会在介绍企业招聘岗位上做一些编造、歪曲、以及美化之事,通常都是以高薪作为诱饵,约定高额违约金和强迫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等方式,为求职者下套。或者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网站,通过求职者的信息,获取其个人信息,并将其出售给企业,甚至还将其招聘信息刊登的报纸上,其目的就是为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其次,一些企业了解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录用高职毕业生时乱收,培训费、保证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企业及单位不能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费用及财物[1]。”但很多毕业生因为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淡薄,碰到这类事件时通常都是忍气吞声,认为没有必要为一点钱而失去工作。
(三)试用期问题
对高职毕业生学生而言,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试用期内的待遇和工资同正式合同期比较较低,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会为在试用期的学生交纳社会保险,而且一些单位,承诺实习期转正后工资就会大幅度的上涨,但在毕业生的试用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单位就会用各种理由将其“炒鱿鱼”。
(一)政府层面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属于民生问题,毕业生的劳动法律问题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针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政府必须要从维护法律环境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环境的改善。比如,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并明确就业歧视责任、范围以及申诉程序,从而更好的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针对毕业生就业司法救济问题,政府要严格惩罚用人单位的非法行为,尤其法律责任的承担上面,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就业保护机制。除此之外,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及立法工作,并积极从科学机制和法律政策方面加强监督引导。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范围的规范,并从多方面、多渠道打击非法用人单位,尤其要重點打击非法中介,从而更好的整肃大学生就业环境。
(二)学校层面
高校要从毕业生的就业实践出发,从毕业生常见的法律问题入手,教授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质,使其学生从法律学习中,深刻理解和领会相关法律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针对就业市场中的欺诈行为,必须要保持警惕性,严格的审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使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进一步对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加大核查力度,并通过各种法律渠道来强化用法能力。
(三)学生层面
为有效的抵御就业欺诈,高校毕业生必须要积极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例如,《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等[2],树立大学生应有的就业意识和理念,从而更好应对就业欺骗和合同欺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从法律的视角审视分析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了解用人单位的合法性,从保障自身权益方面同用人单位进行积极沟通,拒绝签订虚假和非法合同。
总之,为了有效维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权益,政府必须要积极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各大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培养毕业生就业维权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就业权益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效的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米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谢志远,余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7-129.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
上一篇:抢微信定向红包行为的定性
下一篇:新结果无价值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