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4 阅读数:499
摘 要:近年来,票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票据业务以方便、快捷和低成本的特点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票据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票据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票据业务监管和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票据业务背后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本文先简要介绍我国的票据业务,接着分析我国票据业务在操作、信用、合规、道德以及市场等几个主要方面所存在的风险。最后是针对这些风险,尝试从法律监管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票据业务;风险;法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081-02
作者简介:秦祖会(1997-),男,汉族,云南人,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本科。
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类。传统票据业务一般有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和回购。上世纪80年代,票据业务开始在我国兴起。如今,票据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新兴中小金融机构的大量涌现,票据业务的参与主体大都由大型商业银行转向中小金融机构。尽管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日新月异,纸质票据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
下文将介绍当前票据业务在操作、信用、合规、道德以及市场等几个主要方面所存在的风险。
(一)操作风险
一般来说,承兑和贴现环节较多发生操作风险,原因集中为没有严格把关、忽视相关规定进行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形式为:
1.查付操作不規范,因不能识别虚假票据而进行贴现
票据真假的辨别难度大,专业技能要求高。银行工作人员必须熟识票据的防伪特征且在查验时要有牢固的风险意识和极强的责任心,普通或新进的银行工作人员在此方面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所欠缺。而犯罪分子则可以借助现有的新兴科学技术伪造和变造票据,给业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造成巨大困难。
2.办理贴现业务先贴后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业务时无真实交易背景
现实中,银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不进行查询就为企业办理贴现业务的违规操作。当前,无真实交易背景办理贴现业务主要有合同签订的时间晚于增值税票的开票时间和使用同一合同个增值税票反复办理贴现业务两种。
3.贴现和质押取得的票据背书违法、有瑕疵
票据贴现时空白背书、多次背书时背书不连续等行为,使得在发生法律纠纷或出现票据流失等情况的时候无法主张票据权利,而且容易引发道德风险①。
(二)信用风险
银行在票据业务中面临的信用风险集中为承兑申请人到期拒不付款,则银行得自行进行垫款。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选择利用票据作为融资方式,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从银行开出融资性票据以获得信贷资金。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着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利差持续收窄的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选择将承兑汇票保证金的缴存比例调低,这样就为企业打开了以低于银行承兑金额缴存保证金进行票据滚动承兑、滚动贴现的方便之门,加剧了银行信用风险。
(三)合规风险
票据业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高低不一,加之票据中介渗透到票据业务中,这些因素导致不合规风险的上升。
1.承兑及贴现业务贸易中存在真实性风险
实践中,一些企业借用了银行在交易合同与增值税发票审查方面的缺陷,明目张胆办理一些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给银行带来风险。
2.票据掮客渗透于票据流转过程
近来,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持续,资金掮客、票据掮客(俗称“票贩子”)在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空前活跃②。大量假公司参与到票据流转中来,对票据业务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商业银行对所承兑的商业汇票和贴现资金用途监管缺位
虽然《贷款通则》中对贷款人提出了检查和监督借出资金使用情况等的要求,但实践中,商业银行对这类资金用途的监管多流于形式。这为客户违规使用贴现资金,套取银行信用、使用贴现资金做承兑保证金循环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创造了条件。
(四)道德风险
票据业务的道德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银行的外部和内部。从银行外部来看,目前有三种形式:不法分子采取伪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关联企业与关联交易方合谋串通承兑,实现资金回流;犯罪分子恶意申请进行公示催告以伺机骗取银行资金。从银行内部来看,主要是银行员工在经办业务过程中因缺乏风险意识而不认真遵循相关章程,比如疏于审查票据记载事项、背书、真伪等,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五)市场风险
票据业务的利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核心。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票据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联度也会越来越高,货币市场中利差缩小的趋势也将使得票据利差不断缩窄③。票据业务价差的收窄使得负利率出现的可能性上升,易触发相应的利率风险。在贷款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一般不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票据承兑和贴现,此环节多通过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之后商业银行再直接与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转贴现交易。而转贴现的利率波动较大,如果在转贴现过程中出现利率上升的情况,则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将不得不承担利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现尝试从法律监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完善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把控
我国《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票据业务方面的规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票据法律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现象比较突出。票据法治不统一导致了一些票据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前述风险警示我们必须加快完善我国的票据相关法律制度,应当考虑着手修改《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消除一些法律适用相互冲突的情况,从而为票据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針对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存在漏洞的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借鉴一些成熟国家的经验,改进相关制度设计,使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能够更好发挥。如明确票据业务纠纷法律定位、完善票据背书规定、明晰票据查付责任,与此同时,重视商业汇票的真实交易背景原则,禁止商业银行对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进行贴现和再贴现,进一步规范银行票据业务行为。
(二)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票据业务不断创新,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从银行内部角度来说,应强调规范银行业务办理人员的行为,让其遵守章程,杜绝违规操作现象,让犯罪分子无空可钻。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使得审核资料时更加严格,不断加强内部监督管控,坚决打击为发展业务而进行越权承兑、过量承兑和账外经营的违法行为。及时处置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严格问责制度,不让相关当事人有免责之机可趁。
从银行外部的角度来看,当前许多票据中介的经营活动徘徊在法律监管的边缘地带,对符合票据业务发展需要的中介机构,应当给予合适的监管引导以促进其在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好发挥,积极探索多方位监管模式以实现更好的监督管理。针对不法分子扰乱票据业务市场,利用监管漏洞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可考虑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三)加快电子票据立法,防范电子票据流通风险
电子商业汇票在流转过程中的无纸化操作模式能降低票据损坏、遗失、变造与克隆等风险,也可减少不法分子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程序的非法行为。此外,借助电子票据在传递供求和报价信息方面的优势,能有助于票据业务市场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票据业务的效率和标准化提高。电子票据系统的优越性体现在:随着电子票据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票据操作风险,同时为金融机构统一管理票据业务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手段④。作为新兴的票据,我国《票据法》尚未将其纳入调整范围,许多人对电子票据认识不足,限制了电子票据的推广⑤。因而,通过立法确定电子票据的合法地位,明确电子票据法律关系一促进电子票据的发展就尤为必要。
(四)推动建立征信体系,缓解信息不对称压力
建立信用体系有利于票据业务的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主体间及时进行信息共享,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资料审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票据交易透明度,这些将有助于降低商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征信平台可以引导企业选择信用良好的交易对象进行交易,也会促使企业重视自身建设,避免被列入失信名单,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业务。
①李静.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当代经济,2009(15).
②梁婉春.浅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2014(02).
③施俊兴,曾一村,吴晓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变革[J].上海金融,2013(6).
④胡德胜.票据法基本原理及应用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4:43.
⑤李刚.电子票据立法问题研究[A].刘心稳.票据流转中的风险防范[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35.
[1]李静.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J].当代经济,2009(15).
[2]梁婉春.浅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2014(02).
[3]施俊兴,曾一村,吴晓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变革[J].上海金融,2013(6).
[4]胡德胜.票据法基本原理及应用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4.
[5]李刚.电子票据立法问题研究[A].刘心稳.票据流转中的风险防范[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7.
[6]谢怀栻.票据法概论(增订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
[7]邸天利.票据行为制度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
[8]李伟,李海霞.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票据风险管理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6(12).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
上一篇:知识产权国际私法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