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7 阅读数:534
史聪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所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发扬井冈山精神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脱贫攻坚;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242-02
2017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议后明确了“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这一阶段,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学习和理解井冈山精神,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融入脱贫攻坚实践中,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一、井冈山精神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
井冈山精神是党和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军民长期在环境艰苦恶劣、形势复杂严峻的山区坚持斗争,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开辟了道路。正是革命者怀揣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才使他们在面对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和生死抉择的考验时,渡过难关。
井冈山精神激活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艰巨任务,越需要用革命精神滋养思想,激励行为,让革命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然而,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在许多贫困地区存在着脱贫信心不足、士气低落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扶贫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导致脱贫信心不足,“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的脱贫士气不高,对当地贫困的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有偏差,过分依赖于上级政府的出谋划策,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严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以致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脱贫致富之路上开展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心中的内生活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之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体要详细理解国家政策,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看到美好前景,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端正自身态度,树立脱贫信心,鼓足脱贫干劲,争取早日脱贫。
二、井冈山精神为脱贫攻坚树立行为典范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艰苦奋斗攻难关。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中央带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坚强精神。当时,山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军民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衣被不足、医疗药品短缺,再加上当时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以致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中断,金融货币不能正常流通,党和红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然而,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难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革命事业,从不后退、从不掉队。特别是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充分发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带领广大人民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了革命胜利的道路。正是坚守了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军才克服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种种困难,打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广泛播种着革命的火种,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影响力,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革命精神,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典范,激励我们在脱贫的艰巨任务中,艰苦奋斗,攻克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弘扬,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艰苦奋斗攻难关的力量。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定扶贫脱贫信心,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实践中,心系群众、多接触困难群众,敢于吃苦受累,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贫困地区的人们也应当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一味地依赖国家扶助,积极配合国家的精准扶贫实践工作,努力使自己摆脱贫困。
三、井冈山精神为脱贫攻坚找到依靠力量
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创造群众的割据”的思想和实践,带领红军战士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星星之火”点燃“燎原烈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毛泽东曾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党组织、红军战士、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一道道任何力量都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得天之道在民心”,当时党虽然武装力量弱小,但却凝聚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在艰难环境中一步步攻克艰难、战胜敌人。依靠群众求胜利,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后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历史实践证明,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战胜一切艰难困境的无价之宝。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的进程中,要坚决贯彻好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十九大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进军中,我们要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实践工作中,以必胜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扎实的努力,继续顽强奋斗,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注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