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9 阅读数:688
摘要: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努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136-01
作者简介:孔聪(1982-),男,中共济宁市委党校,讲师。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定,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國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踏上了新的征程。一、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从理论层面来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全方位推进法治,从治理的目标、模式以及相关制度等层面同时展开。从内容层面来讲,全面依法治国将对国家治理的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全范围覆盖。从具体方式来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基础,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可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
法治国家的本质体现在:全体公民在法治的制度下依法享有广泛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和基本的政治权利等受法律保护。可见,唯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全方位的推行法治一体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健康风气。公平正义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诉求,法治的进步对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制度现代化。“人民创造国家制度”[1]的论断表明了制度现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人民民主,而民主的国家治理方式需要法治提供保障,所谓“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民主与法治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能实现。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二、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路径(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2]科学立法就是要遵循立法活动规律,确保立法符合程序,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民主立法就是要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扩大公民参与途径,增强法律认同感,为全民守法奠定坚实基础。依法立法就是要加强立法合宪合法性审查,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及监督机制,确保所立的每一项法律都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二)努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除了包括依法执法外,还包括依法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目前情况来看,依法执法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务必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先进机制,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行政执法资源,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行使政府职能,优化简政放权质量,加强行政监管平台建设,使依法行政不断深入。同时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及执行力,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三)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公正司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必须破解制约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问题。要明确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司法事务管理和诉讼程序制度,优化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正规化、职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机制。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深入基层了解一线司法情况,明确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的真正期盼,唯如此才能设计出与我国国情相匹配且能尊重司法规律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提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要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富有感染力和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知,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把法治理念内化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体实践中,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可近、可感的现实状态,使群众把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法治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另外要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楷模,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8.
编辑整理:法制博览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fzblzz.com
下一篇:司法中的媒体监督与媒体审判